關於掌牧民 麗澤草堂 信函回顧 語錄珍藏 憶起問答 詩詞對聯 理念文稿 墓誌銘 附錄
帳 號:
密 碼: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加入最愛
歡迎光臨大坑文人掌牧民史料數位化平台,如有任何問題請多多指教。
學會簡介
活動剪影
麗澤論壇
相關連結

上一篇       掌牧民先生致學生書信語錄/王文瑞       下一篇

掌牧民先生致學生書信語錄


王文瑞


   掌牧民先生(1899~1973),江蘇阜寧人。依其家族族譜記載:掌本為「仉」氏,孟仉一家源自孟母仉太夫人。有進琅琊掌同公,前涼掌據公,及至宋掌禹錫公等皆功勳赫赫。自一世祖宋代執掌敦煌起,七世祖從浙江杭州遷江蘇阜寧。父,十三世祖掌公諱士進,母李太夫人諱淑莊。先生出生于民前十三年九月一日,兄弟姊妹共六人,排行最小。


   先生早年至日本旱稻田求學。返國後,追隨胡漢民奔走革命,在廣東、香港兩地間達十年之久。1927於南京創辦民報,身兼社長,從事新聞工作。據其外甥陳任先生稱:當時掌先生曾以書信告知家鄉子弟,促其來南京求學及學習報社印刷,計有十餘人來京學習各項專長技能。1930年民報停辦,先生轉赴上海。1937年七七抗戰開始,曾以書信號召宗親子弟及同鄉有志青年參加抗戰。信中附有兩首詩曰:「先名不少奇男子,有志竟成大丈夫,寄語鄉邦諸子弟,英雄無種杖頭顱。」另「男子勵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鄉民均都響應號召,報考軍校及加入軍事戰鬥行列,至抗戰勝利,方才還鄉。


   先生於大陸期間,曾從事江蘇省政府參議等黨政要職,與顧希平、顧祝同、于右任先生等,交情甚篤。1949年渡海來台,婉拒出任中央官員,暫居台中市三民路。後隱居於台中市大坑橫坑巷,稱其書齋為「麗澤草堂」,并于草堂一側建築「顧亭」(于右任先生題字)。


   「大坑」匯橫坑、清水坑、濁水坑等諸坑谷成其大而得名。原名「口埔」。麗澤草堂位於大坑圓環東南側約五百米,面向觀音山,前有橫坑溪水環抱,清涼幽靜,從大坑圓環楓香老樹步行幾分鐘即可到達。於民國四十年左右,大坑交通不便,出入市區只依賴不到八米的石子路(大坑路後改為東山路,今名為軍和街)。掌先生居住此地雖和社區民眾語言隔閡,相處卻甚為融洽。當地民風純樸,但教育環境不佳,先生遂從事私人義務講學。本志於道遊於藝之精神,敦促學生研讀四書五經,鼓吹儒家思想,以及學習漢、魏以上書法。約從民國五十年起,每年舉辦麗澤書法展覽,會場門口佈置掌先生對聯曰「五千年文化結晶遺此真草隸篆,數十人精心撰購衹陳樸懋雄混。」諸生相互切磋琢磨,并有全台諸多名家提供作品參展。在地方人士之支持下,並於民國五十五年在軍功里集會所創立「私立麗澤圖書館」後遷至和平里集會所,數年後再由大家集資,掌先生提供建地,于草堂東南側興建圖書館房舍。


   2004年七月間,因籌辦地廿一屆麗澤書畫展覽及草堂史料重建座談會,由謝則治先生提供二十餘封當他在軍中海上服役時(民國五十五年至五十八年),掌老師回覆他信件,今年又獲鄭竹林先生提供掌先生信函,各麗澤學友如獲至寶。經整理并彙成語錄,初分為學術理念、勸學、修身、師生情誼、人生觀念及書法六篇,提供諸學友研讀,以及有志研究草堂歷史與掌先生思想者參考。于卅年後,整理麗澤草堂重要史料,感念師恩,別具意義!語錄如下各篇:
 
 
 
2012 copyright 中臺科技大學 All Rights Reserved
Plu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