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掌牧民 麗澤草堂 信函回顧 語錄珍藏 憶起問答 詩詞對聯 理念文稿 墓誌銘 附錄
帳 號:
密 碼: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忘記密碼
加入最愛
歡迎光臨大坑文人掌牧民史料數位化平台,如有任何問題請多多指教。
學會簡介
活動剪影
麗澤論壇
相關連結

  第一筆    上一筆    回瀏覽頁    下一筆    最末筆  
 
新聞
 
標題:    掌牧民與麗澤草堂譜寫大坑傳奇 -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
日期:    2012/05/29
詳文:   
記者張協昇╱專題報導

 台中市大坑山區曾是文風鼎盛之地,但開啟國內私人講學風氣之先、掌牧民先生當年講學的「麗澤草堂」及一手籌建的「麗澤圖書館」,近幾年來卻因乏人整理,湮沒在荒煙蔓草間。為緬懷師恩,最近台中民俗公園館長王文瑞等幾位門生,正發起重建「麗澤圖書館」運動,希望記錄下這段大坑傳奇人物事蹟。

  民國四○年代,台中市大坑山區來了一位飽讀古書、滿腹經綸的現代儒者掌牧民,僅知其為江蘇阜寧人,由於他只喜歡教人讀書及做人處事道理,很少談到他的身世,以致連門生也都不了解他的真正來歷,只知當年他的訪客中不乏坐著黑頭車的達官顯要,如錢穆、于右任等人。

  曾受教於他的前台中市師院教官莊賜祿後來曾在香港出版的傳記文學中看到一篇有關掌老師的報導,才發現掌牧民留日,並曾在北大教書、擔任過國民黨上海市主委、汪精衛偽政權時代的教育部長等要職,後覺遭汪利用而憤然離開,毛澤東也曾欲重用他,但他認為共產主義不符儒家思想觀念,遂跟隨國民政府來台,但從此不問政事,隱居大坑。

  出生於西元一八九九年的掌牧民,大約從民國四十一、二年開始,在大坑義務教導莘莘學子四書五經、書法長達二十多年時間,當時大坑也因而由一處窮鄉僻壤、沒沒無聞的山城,一度成為文風鼎盛之地,除了當地及台中市一些學生外,還不乏全省許多愛好中國傳統文學的青年子弟慕名而來,曾受教於他的,前後多達一千餘人。

  在掌老師言教及身教循循善誘下,這些門生日後均培養出良好的國學素養,且幾乎人人都寫了一手好毛筆字,其中不乏後來成為大學教授或書法名家,例如繼承了掌老師志業,在台灣推廣讀經教育頗有成效的台中師院語教系教授王財貴博士、政大教授游坤敏及書法名家杜忠誥等人。

  根據其門生調查,掌老師講學的「麗澤草堂」應是台灣第一個傳授中國經典文學的私人宅院,他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對學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過由於掌老師不鼓勵學生從政,所以門生中從事教育工作及公務員者居多。 世居大坑、現年六十六歲,目前經營西藥房的李祚祥就是在掌老師教導下,寫了一手好書法,他回憶說,掌老師經常就坐在戶外的涼亭、河邊或樹蔭下教化起學生來,並視學生各種不同狀況,引經據典當頭棒喝或借物譬喻激勵學生,宛如當年的孔子,帶著門人看沂水時產生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喟嘆!他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認為讀聖賢書應活用於日常生活及為人處世上,對學生們後來都產生相當大的啟示作用。

  民國五十五年,他的門生為闡揚掌牧民講學的理念,出錢出力在草堂旁成立了「麗澤圖書館」,由門生輪流當義工充當管理員,門生都以學長、學弟互稱,甚至定期遠從國外寄錢回來訂閱書報雜誌擴充藏書,直至六十二年掌老師過世,他的後事還都是門生遵照古禮為他籌辦。

  目前居住在麗澤草堂附近、現年四十七歲的邱清森也寫了一手好隸書,是掌牧民老師晚期的學生,他說,迄今還很懷念當年掌老師的諄諄教誨及師母烹調的烙餅滋味。

  八十九年,邱清森及王文瑞等人,為紀念掌牧民老師百年冥誕,延續其在世舉辦的麗澤書畫展,去年已邁入第二十屆,不過掌老師當年講學的麗澤草堂故居及圖書館四周卻已荒廢殘破不堪,四周濃蔭密佈、雜草叢生,連他為紀念好友顧希平而籌建的「顧亭」,也堆滿攤販雜物,一代夙儒典範猶存,但遺蹟卻湮沒在荒煙蔓草間,令人不勝欷歔! 目前任教於中台醫技學院的王文瑞表示,當年掌老師倡導私人講學,學生桃李滿天下,對社會國家貢獻,絕不亞於正規學校教育,希望市府也能重視,配合社區總體營造共同發起建館活動,一方面保留地方文史,一方面也建設成為大坑風景區一處具人文氣息的遊憩據點。

原文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an/12/today-c4.htm


 
  第一筆    上一筆    回瀏覽頁    下一筆    最末筆  


 
2012 copyright 中臺科技大學 All Rights Reserved
Plurk